乐天堂(fun88)官方网站

寻访国歌里的“辽宁音符”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5日

来源:辽宁日报

打印

字体: 中 

  悲怆,痛楚,饱含血泪;激愤,嘹亮,穿越时空。

  当历史的波涛将整个民族卷入湍急的河流,全国人民发出救亡图存的呐喊时,文艺的力量从未缺席。“升起的血轮,沉重的高粱穗”,凝结着乡愁和苦难。“再也忍不住这满腔怒恨,一齐挥动拳头”,迸发着民众的斗志……那些力透纸背的文字、披着硝烟的旋律,在白山黑水间激荡。念之令人动容,思之令人感奋。

  东北凛冽的寒风中,辽河奔涌的狂涛里,战歌刺破黑暗,化作投枪的锋芒;诗句洇开墨汁,熔铸成血液的滚烫。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今起,本版推出《辽河的怒吼——抗战文艺中的辽宁篇章》专栏,重温起笔于脚下这片热土的优秀抗战作品,重走辽宁文艺界前辈充满炽热激情的创作之路,再现作品诞生、演绎和传播的故事细节,致敬以笔为枪盾、以歌为号角的抗战文艺经典。

  ——编者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义勇军进行曲》承载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抗战记忆,成为澎湃在华夏儿女心中最激昂的旋律。作为新中国国歌素材地,辽宁蕴藏着丰富的红色资源,辽宁地区抗日义勇军的誓词、军歌和战绩,为田汉、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提供了深厚的精神给养和重要的形象源头。这片热土见证了苦难、抗争与觉醒,也谱写了一曲曲保家卫国、气壮山河的战歌。

  从抗战誓词到义勇军战歌

  7月3日中午,淋漓的雨洗刷过锦州的大小街巷。记者刚走进位于古塔区人民街上的东北交通大学义勇军抗战遗址纪念馆,便听到一阵铿锵的歌声——“起来!起来!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山河碎,家园毁,爹娘当炮灰。留着我们的头颅有何用?”展板前,81岁的张桂芝正唱得起劲,瘦瘦的手臂随着节拍有力地挥舞着。

  “这首由锦州黑山人、东北国民救国军司令高鹏振作词,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特派员王立川填古曲而作的《义勇军誓词歌》,与《义勇军进行曲》关系密切,可以称之为国歌最原始的母本。”锦州市东北抗日义勇军研究会专职研究员张桂芝向记者介绍。

  馆内,一尊尊奋勇杀敌的义勇军将士们的塑像,一块块内容翔实的史实展板,将人们带回到烽火岁月——九一八事变后,不甘做亡国奴的辽宁民众奋起反抗,率先在全国举起抗日大旗。1931年10月,被称为“血肉长城第一人”的黄显声,在共产党员刘澜波的协助下,在锦州制定了鼓励各界参加义勇军的纲领性文件《收编加委方案》,对义勇军的组编程序、奖励办法、武器装备和经费来源等都作出规定,受到鼓舞的义勇之士纷纷投奔而来。

  展板上出现的《义勇军誓词歌》版本由黑山县新立屯文化馆原馆长赵扶民整理,他生前一直坚持在各地寻访与此歌相关的人员。张桂芝还清晰记得去赵扶民家里探访时的情形。“赵扶民回忆,他担任兴隆屯大队民兵连长时,看到当年高鹏振部的骑兵王恩(绰号小胖子)一边走着标准的步伐,一边唱着一支《满江红》曲调的歌,步伐与歌曲节奏非常合拍,详细询问后才知道这是当年高鹏振(绰号老梯子)打鬼子时,由王立川教唱的《义勇军誓词歌》。1999年,他找到了当年高鹏振部老战士王玉楼(绰号草上飞),同样佐证了王恩的说法。王玉楼说,这首歌是‘老梯子’在成立镇北军的誓师大会上,领头宣誓抗日的誓词。后来,‘王军师’(即王立川)把誓词填上谱子,教大家唱。每当有人加入队伍,就学唱,出操时唱,休息时也唱。”张桂芝说。

  抗日英烈高鹏振的曾外孙女、锦州市太和区营盘乡中心小学教师王枢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她自幼寄宿在姥爷张汝家,“大概我9岁、10岁的时候,记得家里就陆续接待进行义勇军研究的一些专家,也听到姥爷经常激动地念叨着:起来!起来!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姥爷说,‘这是你太姥爷高鹏振当年起军的誓词,是就着枪炮和炸弹的火光写出来的,是我们的传家宝啊!’几十年过去了,其中的每字每句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专家将我太姥爷称为‘为国歌镌刻底色的抗日英烈’。”王枢说。

  为什么说辽宁是国歌的素材地?到底有哪些素材为田汉、聂耳的创作提供了灵感源泉和精神支持?2021年,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开展了新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素材地的专题调研工作,整理口述资料6.4万字、拍摄照片1255张,形成了一份沉甸甸的国歌素材地寻访与论证报告。“我们的研究认为,本溪桓仁辽宁民众自卫军《告武装同志书》的部分语言、抚顺清原血盟救国军《血盟救国军军歌》歌词以及锦州黑山东北国民救国军《义勇军誓词歌》歌词与《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均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这些文本都为国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参与调研的陈晶教授介绍。

  从民族最强音到国歌诞生

  创作者的亲身体验和艺术观往往决定了作品的最终形态,辽宁各地区抗日义勇军及其代表人物的抗日事迹激发了田汉、聂耳的创作热情。与桓仁辽宁民众自卫军将领唐聚五、郭景珊的接触,使得田汉对这支自卫军有了一定了解;聂耳慰问在前线驻守的义勇军并目睹了热河抗战的艰苦卓绝、东北义勇军的视死如归;当时很多报纸上都能找到关于东北义勇军的报道,高鹏振更是备受社会关注的代表人物,这些事迹报道直接构成了创作国歌的两位作者艺术表达的精神源泉。“聂耳及田汉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民族意志、爱国热情以及对时代精神的体验,转化为自身的创作灵感与热情,用雄壮、高昂的音符奏出了义勇军精神的最强音。他们不仅用音乐表达了个人情感,同时还承担起表达群众内心情感和传达义勇军精神的崇高义务。”陈晶的话道出了调研组成员的共同心声。

  “当年为了便于在队伍和民众中传唱,这些歌所配的大多是古曲,主要是《满江红》《苏武牧羊》的曲调,因为老百姓对这些古曲比较熟悉。”辽宁歌剧院副院长殷之声介绍,辽宁歌剧院参与了国歌素材歌曲的编配录制工作。在去年省政协召开的国歌素材歌曲推介座谈会上,向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辽宁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等红色场馆赠送了6首国歌素材歌曲音频U盘。连日来,这些旋律一遍遍回荡在记者耳畔,如同一声声不屈的号角,无限地逼近那个时代的燃点。那是抗日英雄们用血泪和身躯磨成的锋刃,攥紧骨节用笔墨和音符发出的怒吼。

  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华民族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无数抗日志士壮歌而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抗战精神最集中的表达,是中国抗战文化中最闪耀的一颗明珠。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张洁认为,《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与辽宁渊源深厚,辽宁不仅是抗日战争起始地,更是抗战精神的起航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的认定也是对辽宁抗战地位的肯定,并成为辽宁重要的历史文化名片之一。加强对与《义勇军进行曲》相关的遗址遗迹和素材歌曲等资源的挖掘、研究、利用,意义深远。(记者 吴丹)

版权所有:乐天堂(fun88)官方网站   主办单位:乐天堂(fun88)官方网站   辽ICP备07002464号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11号  联系方式:024-24866954

网站地图

温馨提示:显示器分辨率1280×768或以上,IE9.0或以上浏览器为最佳显示效果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4